研究報告

善用公共資源 支援九成長者

出版
香港政策研究所
作者
馮可強、羅祥國、葉家齊
社會民生
2016-06-19

香港政策研究所退休保障建議方案

理念與目的

公共財政支出主要是來自社會各界所繳納的稅款和其他收入,因此,我們應該審慎地利用公共資源,避免浪費。秉承這理念,我們認為,退休保障的設立,應以「公共資源,用得其所」為原則,集中支援有經濟需要的長者,最終務求每一位長者都能享受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雖然,現行的長者褔利金制度(包括長者綜援、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齡津貼),在某程度上都以支援有經濟需要的長者為主,然而,多種計劃同時存在,卻令整個制度甚為複雜。加上各計劃都有其本身的不足,「標籤效應」、「支援金額低」以至「金額發放不公」等原因,最終令部份有需要的長者得不到應有的支援。為此,我們建議以單一計劃代替以上三者,彌補其不足,加強對有經濟需要的長者的支援。


計劃持續性

退休保障能否發揮有效地發揮支援長者的作用,令長者確實能享受有尊嚴的生活環境,實有賴一套能夠持續營運的財務安排。然而,根據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的估計,除非宏觀經濟情境較高,否則政府財政儲備將很快耗盡。為了應付退休保障所衍生的額外開支,我們以「盡量避免削弱香港競爭力」為出發點,分析不同收入來源的利弊,並作出相關建議。


香港政策研究所方案要點

  • 申請資格

凡符合計劃經濟狀況評估,並於緊接申請日期前連續居港最少一年的65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都可以個人名義申請。

  • 經濟評估及援助方式

建議訂定$4,000為每月「基準生活開支指標」﹔並以申請人的工作收入及其資產可產生的回報收入,評估申請人的每月總收入。若申請人經評估的每月總收入低於「基準生活開支指標」的$4,000,便發放相等於其差額的每月「生活補貼金」。另設以$3,500為上限的「租金津貼」,支援有租金負擔的長者。 

  • 覆蓋比率  

據我們估計,「退保津貼計劃」能涵蓋接近89%的長者,其中約60%長者受惠於$4,000全額「生活津貼」,並有約20%長者受惠於接近$3,000津貼。 

  • 收入來源及計劃持續性 

建議政府以現行長者褔利金的轉移、1,000億元「種子基金」的每年回報以及開徵3%銷售稅為計劃的主要收入來源,並輔以發行政府債券來應付計劃前期收入不足的情況。   

據我們估算,政府需要發行總數約3,700億元的政府債券,以應付計劃開展初期至2044年的開支。而因計劃中銷售稅收入的按年升幅較年度總支出的升幅為高,計劃將於推算期內(2015-2064)將會累積約2,500淨額盈餘,讓計劃能夠持續支援長者所需(總的來說:此計劃估計到2064年的財政狀況界乎$1,200億赤字至$2,500億盈餘,遠低於政府評估(至2030年)的總財政盈餘$13,980億)。 

更公義及更全面的支援 計劃按每位申請人的總收入水平釐定津貼金發放金額,一方面可避免經濟狀況不同但領取相同津貼金額的不公情況﹔另一方面亦可減少社會就資產限額水平的爭議﹔更有助解決因面對劃一津貼金額,而造成申請人工作意欲減低的問題。計劃由「生活津貼」及「租金津貼」兩部份所構成,能夠為長者提供全面的支援。 

設立「退休保障諮詢委員會」 為了讓計劃更有效地支援長者的實際需要,我們建議政府設立「退休保障諮詢委員會」,按年檢討津貼金額及資產的回報率,確保其充分反映市場合理水平。除以上外,為了降低銷售稅對低收入人士的影響,我們建議政府進行廣泛諮詢,與有關團體積極研究把生活必需品納入豁免範圍。

 (完)



香港政策研究所董事暨行政總裁馮可強(中)、高級研究員羅祥國博士(右)和助理研究員葉家齊(右)講解香港政策研究所的退休保障建議方案。


香港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羅祥國博士引用生活化例子講解建議的退保計劃。


作者

馮可強先生
董事暨行政總裁
羅祥國博士
高級研究顧問
葉家齊先生
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