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然而香港對之仍是「官方熱,民間冷」,然而香港對之仍是「官方熱,民間冷」,其中代表香港未來的青年一代中不少人覺得「一帶一路」是政府的事,與自身並無太大關係。
青年一代一方面對香港未來的發展信心不足,部分人對未來感到迷茫、甚至恐懼,另一方面對與香港和自身未來發展可能息息相關的戰略的態度卻不慍不火,這確實是個值得思考的現象。
誠然,香港現有很多社會、民生問題亟待解決,部分年青人認為已有的問題尚未見政府有明確的解決出路和行動計劃,不免質疑政府又力推「一帶一路」這個新內容會否分散了精力。
但香港人歷來都具有高度的機遇意識,近代香港一次次騰飛的歷史,不正是一代又一代的香港人抓住歷史發展機遇、靈活應變、拼搏奮鬥的歷史嗎?20世紀中,由於當時聯合國宣佈對華禁運,一向依賴轉口貿易的香港深受影響,不過大量內地移民流入香港,造就了一個充足而廉價的勞動力市場,敏銳的香港人積極發展紡織、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成功使香港從轉口貿易港轉變為工業化城市,實現了一次經濟轉型;20世紀70年代,香港又抓住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扮演內地與世界各地之間的主要中介人角色,引導貿易及投資進出內地,同時,香港將大部分製造業轉移到內地,各類服務業得到全面高速發展,成為知名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實現了又一次經濟轉型。在一次次轉型中,當時的青年一代始終扮演著生力軍的角色。當時社會同樣已存在各種問題,但青年一代不只是著眼於問題,而同時會去主動分析並抓住新機遇。這種機遇意識與行動力是否可供時下大家參考?
也許又會有疑問,當前很多年青人是由於「一帶一路」並沒有詳細的實施方案,才持審慎態度,不確定因素很多,如何才能知道把時間花在這個戰略上究竟能不能給自己增加機會?然而以史為例,在上述的香港兩次轉型中,誰又曾給當時的青年一代一個確定的未來?一切是靠自身去探索、去拼搏。而且,從另一個角度看,正是因為「一帶一路」本身暫沒明確的路線圖,有待於中國與沿線國家按照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在實踐中逐步推進,香港將更有空間依據優勢去闡述、爭取自身在這個戰略中的角色。
在這麼一個空間中,香港年青一代可考慮的選擇,是離開自己的舒適區(comfort zone), 發揮年青人的冒險精神,「走出去」擴闊視野、認識新事物,為香港民間探索「一帶一路」而帶路。「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發展潛力巨大、文化多元,積極探索其中,進一步則可能為個人發展增加選擇機會,退一步亦至少可以開拓視野、增加體驗,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