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

「一帶一路」沿途國家之基要分析及商貿文教發展策略研究(一)

出版
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2019-07-01


前言

一、「一帶一路」沿途國家之基要分析及商貿文教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 2013 年提出「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對外發展策略的沿途國家之基要分析及商貿文教發展策略進行了研究。保華國際研究中心(下稱本中心) 自 2016 年度開展了對沿線國家的研究,並舉行了國際關係學者訪問以及有關「一帶一路」的交流活動。2018 至 2019 年度,本中心延續此方面研究,並舉行了多項青年活動,讓本地青少年接觸多國文化。

中國近月於中東地區的投資日益頻繁,並在中美貿易戰下加強與他國的聯繫。故此,於研究期間,保華國際研究中心完成了六個地區針對性的研究報告、兩場國際關係學術研討會與及2場有關「一帶一路」的交流活動,籍此加深對有關國家的了解,以協助在港的跨國企業可以更早洞悉先機,掌握及分析「一帶一路」沿線有關國家的背景及經濟脈絡,擬定商貿策略,建構跨國之間互相陴益的機遇與及投資合作,以促進及推動全球商家得以開招新興市場,擴展商機。

是期研究報告內容包括越南、汶萊、馬爾代夫、阿曼、伊朗、沙地阿拉伯六個國家進行分析。此計劃針對各地的經濟發展,包括旅遊業、能源及其在「一帶一路」的角色,尤其為其基建項目。

此外,本中心亦合辦三場青少年活動,主題分別為北韓生活、香港涉外歷史及意大利旅遊。活動嘉賓包括歷史學者、文物收藏家,深度遊導遊及知名人士等。參加者以輕鬆的方式體驗他國文化生活,從而對本港對外歷史及外國時政產生興趣。

本中心於本年度計劃開展一項關於香港在一帶一路下的角色的課程,並於來年出版「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狀況的學術刊物。  


(一) 越南

一帶一路之越南1

越南是近年經濟發展速度最驚人的國家之一,很受全球投資者追捧。早在 2005 年,高盛投資銀行選了十一個具經濟潛力的國家「Next 11」2,歷史、環境、人口、資源都和改革開放初年的中國(迷你版)相像的越南,即在其中,而且潛地緣政治角色日益重要,已經成為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要點,和中國的「一帶一路」正面交接。不久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指北韓改革開放後,將有機會成為「下一個越南」,可見「越南化」已成為正面形容詞,也是美國把昔日敵人變成盟友的新樣板。然而,在中國看來,有了美國插手,越南的一切商機也複雜起來。 

基建配套的龐大需求 

越南得以急速發展,與其密集而且便宜的接近一億勞動人口大有關係,但這卻逐漸延伸出城市規劃、基礎建設方面的種種問題,需要大量資金改善,這正是「一帶一路」的範疇。不過對中國而言,卻也是危與機並存。根據越南官方的《到 2020 年越南海洋發展戰略》,越南希望在2020 年之前,令海洋經濟佔全國 GDP 的比率提升至 53-55%、海洋經濟出口比率提升至 55 - 60%,因此正興建 15 個海洋經濟區,所需投資超過 80 億美元,當中 75%為外資3。然而越南貨倉、貨櫃裝卸站等設備,一般與港口相距較遠,加上交通配套不完善,容易造成道路擠塞,令運輸成本增加,相較中國、馬來西亞等不高於 GDP 兩成的物流成本,越南的運輸成本達到 GDP 的 25%。這方面的改善和規劃,是各國投資者的必爭之地。中資的示範項目,以耗資12 億美元的老街──河內──海防升級計劃為典型,但中越爭拗也不時出現,例如有鐵路企業高層因為從中國進口舊火車車廂,被政府下令撤職。及後為了避免反華情緒蔓延,越南政府規定所有工程合約和相關文件都要先經政府委員會核准,才可對外公布,以免造成誤導。

2000 年至 2010 年間,有七百五十萬越南人移居到城市,但世界銀行同時指出,其實仍有近七成人住在農村,可預計城市化將會持續一段長時間。隨著城市人口增長,越南對水利系統的需求也增大,但中國在湄公河的水壩建設不但被指破壞生態環境,還影響下游供水,惹來越南不滿。中資較合理的彌補,應是在越南興建海水化淡廠、污水處理廠等,補償越南水資源的損失,也製造投資機會。縱橫交錯的河道是越南一大特色,但它們不少充斥垃圾,若不及早處理,早晚帶來衛生問題。這方面的生態環境保育工程,還有清理河道收集得來的垃圾處理行業,目前都需求甚殷,也是各大國彰顯社會責任的平台。

越南已發現的石油總量為 44 億桶,外資如埃克森美孚、俄羅斯天然氣、加拿大塔利斯曼能源公司等,都在積極參與發開越南油氣,即使不談涉及領土主權爭議的南海地區,越南的資源還是被普遍看好。但當越南經濟持續發展,機械設備在質和量的改變,也將影響對電力的需求。雖然越南暫時未出現電力供應不足的問題,但根據當地最大電商估算,目前發電規模可能只能維持到 2025 年,因為水力發電的供電量正因水位下降而減少,建設天然氣管的計劃又遇上阻滯,啟用遙遙無期。雖然越南已著手興建更多燃煤發電廠,但始終不乎合潔淨能源的大趨勢,也有違 2011 年公布的《國家氣候變遷策略》4。發展新能源才是真正的藍海,也是外資的機會所在。越南目前還有意發展智慧城市,例如在距離胡志明市 15 分鐘車程的地方,建立「Saigon Silicon City」5,嘗試吸引來自國際企業、價值約一百五十億美元的投資,不過這方面的配套更落後,供外商進駐的空間也更大。

要進一步壯大中產,農業應是一大切入點,因為越南有近三分一國土都是可耕地,雖然農業對全國 GDP 的貢獻按年下跌,但在 2015 年仍佔近 15%。同樣作為農業大國的澳洲,早已搶佔先機,與越南加強農業交流,不但直接協助當地農業創新、鼓勵相關 start-up,也從配套入手,如改良灌溉系統等。中國似乎沒有打算和澳洲在這方面正面競爭,不過仍可從軟件方面入手,因為縱使越南十分願意投放資源在教育,但集中在初級教育,高等教育並未受惠,專業農業研究更是寥寥可數。 

越南金融業固然有大量商機,但監管仍須完善。雖然政府曾在 2012 年提出重整銀行業的路線圖,將 37 間本地銀行大幅削減至 22 間,但數字不代表一切,亞洲發展銀行認為越南仍需要借助外國投資,以改善銀行營運,乃至達到基本技術轉移。而且越南的私有化過程並未能完全脫離政府色彩,如何在私有化國企之際,向當地人提供創業資金、從而培養中小企,也是改善過度依賴出口和國企的途徑。

與中產階層息息相關的商品市場、服務業和製造業,在越南的前景卻也許更穩健。越南現時有13%人口屬中產,世界銀行預計到了 2026 年,數字會增加一倍到 26%6。越南商品市場的潛力,在於新一代正在改變的消費習慣,傳統市場、小本經營雜貨店等已逐步式微,來自泰國、日本等外資興建的超級市場、百貨公司已取而代之,假如人工智能等未急速發展,對服務業人手的需求,正穩定增加。製造業方面,本來中國才是大本營,但中國近年工資上漲,「世界工廠」優勢不再,不少生產線已遷至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有意以越南中產為銷售對象的企業,很有誘因將製造、銷售設在同一地方,以節省成本。以時裝業為例,多間國際知名品牌表明有意進軍越南,廣設分店,也有來自日韓的大型電子品牌在越南設廠。

中資在越南有多受歡迎? 

對華人而言,一般小投資者最感興趣的還是購地置業,這方面,越南可謂一片福地。越南房地產近年發展勢頭強勁,成為不少年輕人一圓置業夢的地方,這一切始於 2015 年頒佈的新房屋法,容許外國人直接購買越南房產7。假如一般市民在當地置業是純粹出於投資考慮,以「condotel」方式購買物業,大概是值得考慮的選擇。這是十年前旅遊酒店業界興起的合資經營方法,指的是酒店會以公寓形式興建,落成後容許大眾購買單位,既可自用,亦可透過營運該大廈的酒店集團安排遊客入住,收費由業主和酒店攤分。「Condotel」在越南有普及趨勢,據估計現時有約四分一旅客選擇入住,到了 2020 年,相信會升至 65%,這對華商、華人都是佳音。

在過去一段時間,中資、華人在越南不同地區有不同待遇,有所謂「北熱南冷」的情況,即在北部較受歡迎,中標工程往往能在短時間內動工,南部則相對是美國勢力範圍。這除了源自近代史上南北越的差異,也與越南政府希望優先發展河內周邊地區有莫大關係。這就是當局大力宣揚的所謂「兩廊一圈」,並明言要與「一帶一路」對接:「兩廊」是指「昆明-老街-河內-海防-廣寧」和「南寧-諒山-河內-海防-廣寧」兩個經濟走廊,「一環」則指「環北部灣經濟圈」,這些都是中國早就鎖定的勢力範圍,不希望其他國家染指。不過這方面的爭議也開始出現,特別是數月前,越南政府通過《經濟特區法案》後8,三個分別位於越南北、中、南部的經濟特區的租地期限,很可能會從 50 - 70 年延長至 99 年,惹來民眾反彈,多個城市爆發示威,深怕會淪為下一個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在南部如胡志明市等地,當地有不少意見認為中國只向當地出口品質低的產品,對中資有所抗拒,加上出現一些勞資糾紛,令華商的形象持續不振,起碼不如北部。令人憂慮的是,越南最近的反華情緒似乎正向北蔓延,這背後有沒有「外國勢力」參與,言人人殊。

雖然越南是新金磚,但正如剛改革開放時的中國,亦有不少社會問題可能令外資卻步,例如重男輕女的價值觀。此等傳統觀念就像在中國,已造成男女比例失衡,而且似乎會繼續惡化,有估計到了 2050 年,越南男性人數將會比女性多出二百三十萬至四百三十萬9。長遠而言,不但不利發展女性用品市場,假如風氣不改變,更可能對外資招攬人才到越南倍添困難。此外,世界銀行指越南的食品安全存根本在衛生問題,當地食物的含菌量,往往比化學物等添加劑更致命,這也是外國企業員工經常出現的耳語。當外資在越南設廠,一般需要為員工安排合乎衛生條件膳食,除了增加成本,也製造更多潛在矛盾。

當美國鎖定越南為寵兒,如何在中美之間對沖,已成了越共指導思想。目前中國是越南的前三名外貿夥伴,但越南也與美國、歐盟等發展緊密經貿關係。特別是美國,自從兩國終結敵對關係後,迅速在 2001 年先與越南訂立雙邊貿易協定,讓越南享有美國的 惠國待遇;2007 年,美越經貿合作升級,雙方簽訂貿易與投資框架協議,美國資本大舉進入越南市場10。2018 年,越南更首次加入美軍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對美國海軍的自由航行表示歡迎,此前更有越南軍方將領在「香格里拉論壇」呼籲美國在西太平洋發揮「更關鍵領導角色」。本來奧巴馬的如意算盤,是讓越南成為泛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的東南亞樞紐,越南對此也積極參與;雖然 TPP 因為特朗普當選而拉倒,但特朗普也明白越南的重要性,訪問越南時大受歡迎,反映越南人並沒有因為特朗普對美國的越南移民不太友好而有看法。凡此種種,令越南客觀上成為了西方制衡中國的棋子,無論「一帶一路」有多少投資放在這裏,中國企業在越南,都始終不無隱憂。


1 嗚謝研究助理Kelvin Chu。

2 https://www.goldmansachs.com/insights/archive/archive-pdfs/how-solid.pdf

3 https://cn.nhandan.com.vn/political/item/6479901-%E6%8A%93%E7%B4%A7%E6%9C%89%E6%95%88%E8%90%BD%E5%AE%9E%E8%B6%8A%E5%85 %B1%E4%B8%AD%E5%A4%AE%E5%85%A8%E4%BC%9A%E7%9A%84%E5%86%B3%E8%AE%AE% E7%BB%93%E8%AE%BA%E5%8F%8A%E8%A7%84%E5%AE%9A.html

4 http://www.chinhphu.vn/portal/page/portal/English/strategies/strategiesdetails?categoryId=30&articleId=10051 283

5 http://www.saigonsiliconcity.com.vn/home

6 https://www.worldbank.org/en/country/vietnam/overview

7 https://vietanlaw.com/the-homeownership-of-foreingers-in-vietnam.html

8 https://thediplomat.com/2018/09/sezs-in-vietnam-whats-in-a-name/

9 https://vietnamnews.vn/society/405955/by-2050-43-million-vn-men-will-have-no-partners. html#cfjVzFfHCyCHvpug.97

10 https://ustr.gov/united-states-and-vietnam-sign-trade-and-investment-framework-agreement



(二)汶萊

一帶一路之汶萊11

東南亞小國汶萊雖然低調,卻是世上其中一個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小國,與東馬來西亞的沙巴、砂磱越兩邦接壤,曾是區域大國,然後被英國逐步蠶食,領土大減,但總算以英國保護國身份保留了道統傳承,到 1984 年才完全獨立,至今奉行絕對君主制,蘇丹握有極大權力,是東南亞最後的專制國家。汶萊靠石油致富,人口不多,政府大派福利、換取人民慎言的統治手法,使汶萊的政治環境比不少鄰近國家穩定,一度也被看作亂世綠洲。然而近年全球化時代,汶萊也面臨經濟轉型、民主改革的壓力,加上蘇丹的宗教政策越趨保守,既為中國「一帶一路」提供了切入點,但也埋下了隱憂。

汶萊近六成 GDP 都是來自能源相關產業12,這更是政府 93%的收入來源,就像經濟轉型前的海灣國家卡塔爾、阿聯酋等國一樣。近年國際油價下跌,難免為汶萊經濟帶來嚴峻打擊,加上汶萊的天然資源蘊藏量已逐步見底,預計將於 20 年內耗盡,而其他產業嚴重滯後,又缺乏明確外援,經濟多元化的壓力逼在眉睫。早於十年前的 2008 年,汶萊政府發表了展望未來願景的《Wawasan Brunei Darussalam 2035》報告13,希望透過發展資訊科技、金融、旅遊等產業,逐步減低對能源的依賴。然而事與願違,《Wawasan》並沒有取得任何預期成效,汶萊經濟始終離不開能源:在 2014 年的能源白皮書,當地政府進一步增加能源相關行業的人手估算,預計 2035 年將增至五萬,當中更預留了一萬職位予外國人14,反映「經濟轉型」之言,只是紙上談兵。

經濟產業多元化,有甚麼憑藉? 

汶萊地理位置優越,避開了馬六甲海峽,加上境內有 15%人口為華人,只要一天有資源,也是中國「一帶一路」目標之一。但這個國家畢竟太小,對中國的價值更多是區域支點,而不單是能源藏量,當汶萊面對經濟多元化、油價下跌的雙重挑戰,又要竭力維繫既有生活水平,近年經濟發展的傾向,已逐漸有點向中國傾斜。

現時汶萊最大的單一外國投資項目,就是由中國出資:根據兩國協議,汶萊的 Muara Besar 島將會進行多項包括煉油廠在內的建設,而來自中國杭州的恆逸集團,負責出資價值約三百四十億美元的設備,而且會在該島 2019 年正式投入生產後,負責部分日常營運15。另外,貫徹「一帶一路」的戰略思維,汶萊的戰略港口,也成了中國的投資目標之一。例如中國與汶萊合資成立的「摩拉港有限公司」16,就接管了當地唯一一個深水港,目標是將汶萊打造成所謂「東盟及東盟東部航運中心」。經升級和重組後,該港口的貨櫃吞吐量已上升了 25%,而且仍有增長潛力,因為附近就是自貿區 Muara Export Zone,內裏 15 年免企業稅的優惠,預計將會吸引好些外資進駐。要是這個港口連同自貿區的勢頭發展良好,也許會成為汶萊經濟轉型的孵化機,對鄰近經濟未算發達的東馬,可能也是一個挑戰。

旅遊業也是汶萊經濟多元化的目標工具,政府希望利用生活質素較高的優勢,以生態、醫療旅遊作招徠,希望到了 2020 年,在來自馬來西亞、印尼的陸路旅客以外,飛抵汶萊的旅客量,也會達到每年 45 萬,貢獻 3%的 GDP。表面上,汶萊有不少措施相當不利旅遊業發展,例如蘇丹在國內已實施伊斯蘭法,嚴厲禁酒,甚至要求非穆斯林亦要遵守,但實際上,如一些旅行網誌指出,(華人經營的)豬肉店、提供酒類飲品的娛樂場所等,其實仍普遍有酒跡可尋,對此曾到當地訪問的筆者的親身經歷,自然能絕對證明。而且伊斯蘭法全面落實的日期一拖再拖,執行也不見嚴厲,可見汶萊並不如外界想像中般保守和封閉,實施伊斯蘭法的形式,暫時也沒有與發展旅遊業的目的相違背。問題是,這種平衡能否在大量外人湧入後,維持水清則無魚的學問,就頗有疑問。 

東盟各國中,汶萊是柬埔寨、寮國以外,另外一個仍未將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到高端科技和電訊領域的國家。但其實汶萊生活水平高,軟硬件的配套自然並不差,特別是遠比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好,雖然固網電話使用率一般(每 100 人中只有 17 人),但流動電話的使用率極高(平均每人擁有 1.2 部手機)17,國內近八成的頻寬仍可容納增長。目前汶萊以免受自然災害作賣點,標榜儲存在當地的數據絕對安全,希望吸引更多國際企業在汶萊設立數據中心,但由於當地網絡並非絕對自由,這條路並不容易。

就算汶萊真的有朝一日能成為網絡中心,也不見得能令週邊產業受惠,例如要汶萊金融業躋身國際水平,就困難重重。汶萊近年有壯大中小企、建立離岸金融中心等目標,但經濟基本上由政府壟斷,成功商人都和政府關係千絲萬縷,屬於典型的「裙帶資本主義」國度,像藝人吳尊一類名人自然商機處處,但此等機遇外人根本難以染指,一般國民也不容易有上流空間。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汶萊「做生意的容易度」絕不能和新加坡等地相提並論,近年雖然已經由第 72 名躍升至第 56 位18,但依然不屬投資者首選。花旗、匯豐等大型國際銀行近年相繼撤資,大大打擊了投資者信心,即使中銀順勢填補真空,於 2016 年在當地開設第一間分行,亦難完全抵銷前者的效應。加上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在發展伊斯蘭金融方面比汶萊早起步、早成熟,新加坡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是十分穩固,標榜是新加坡姐妹國、國策以 1:1 兌換新加坡元的汶萊要後發先至,卻是談何容易。

不過汶萊目前畢竟享有生活水平偏高的區域優勢,雖然各方面都遠不如新加坡,卻也有自己的潛在無形資產:在以色列世界的品牌效應。在眾多伊斯蘭國家中,汶萊對嚴格遵守伊斯蘭教法限制來製造產品、和對產品質素監管這兩方面,都名列前茅,這可說是蘇丹近年嚴格推廣伊斯蘭教法的意外收穫。以食品製造業為例,汶萊政府容許相關機構人員隨時抽查國內所有食品製造及出口商,確立了「負責任清真食品製造」的地位;又如入口到汶萊的化妝品,要同時符合東盟規則、和國內有宗教特色的衛生部指引,令在汶萊市場流通的貨品,成為一定品質保證。這些產品已被納入「汶萊生物創新走廊」(BIC)等多用途產業園的「清真產業創新中心」19 集中研發和製造,似乎這是汶萊和國家規模相若的新加坡相比的唯一優勢。 

此外,汶萊作為海港國家,漁業也是重要資源之一。汶萊「藍蝦」是王室指定的養殖品種,屬於王室資金支持的 Golden Corporation 產品,該公司更是全球第一間獲歐盟「有機水產」認證的養殖業者20,在行內有一定地位。此外,汶萊亦有意發展高科技農業、增加農產品對外銷售,印尼就是汶萊在稻米種植方面的潛在重要合作夥伴。至於其他國內商品市場方面,由於汶萊民風相對純樸,除了因油價低而令汽車盛行以外,一般民眾的消費意欲並不高,時裝業是少數例外。由於汶萊人均收入高,有能力負擔高級時裝品牌,度身訂造名貴服裝頗為普遍,這也是外資相對容易能打破缺口的範疇。

假如汶萊天然資源耗盡 

不過以上種種機遇,目前都是一廂情願,而且遠水不救近火,汶萊面對的轉型壓力,實在不容樂觀。這個專制國家一如沙特等中東產油國,內部管治、繼位問題、權力鬥爭等,始終是穩定的最大隱憂。在全球化年代,世襲王位、政府要職被王室壟斷、只有少數內閣官員是平民出身的「傳統」,本來就挑戰重重,加上汶萊的失業率連續三年上升,在 2017 年更超越 7%,政權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大,民眾要求改革開放的呼聲也開始湧現。只要目前蘇丹在位,局面仍可維持,但到了下一代,大刀闊斧的改革恐怕避無可避,屆時出現的種種不可測性,就不是今天能輕易預見。 

一直以來,汶萊國民都享盡福利,視之為理所當然,但這是不可能永續下去的。例如汶萊政府除了負擔國民的學費,連人才出國留學的費用也一併包辦,可謂求才若渴,可惜始終未與國際接軌,到了近年油價下跌,教育開支就首當其衝成為削減目標。汶萊的醫療福利,也是政府的沈重負擔,當國內醫院沒有合適的技術或設備,政府還會承擔送國民出國治療的開支,馬來西亞自然是主要目的地。數月前,汶萊與馬來西亞簽署協議,將部分政府的海外醫療福利開支轉嫁至醫院、旅行社等,反映政府對種種福利政策已感到吃力,只是擔心任何削減都會引起反彈,面對的兩難,令人憂慮。加上汶萊人的生活習慣,屬典型的發達國家類型,膠類製品的消耗極大,位於 Sungai Paku 的堆填區將於 2025 年飽和21,假如要維持目前生活水平,未來的環保開支,也會大增。

汶萊目前對華友好,但政府很明白過份重視中國、華人、華商利益,除了可能令境內佔多數的馬來人不滿,也會對強鄰馬來西亞構成一定壓力。因此汶萊也是東南亞「對沖外交」能手,與日本、南韓、印度等區內經濟大國保持緊密關係,也活躍伊斯蘭合作組織,汶萊蘇丹也與海灣產油國領袖私下友好,以免過份依賴中國。再者,汶萊最大的外交本錢是依靠東盟,當中又有不少國家對中國抱有戒心,而且汶萊的地理位置關鍵,本身其實也是南海主權爭議的參與方之一,難保不會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其中一個支點。對中國而言,汶萊 大的價值是作為新加坡潛在的替代品,而不是嘗試壟斷當地的影響力,只要定位正確,其他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11 鳴謝研究助理Kelvin Chu。

12 http://www.depd.gov.bn/DEPD%20Documents%20Library/DOS/GDP/2019/GDP_Q12019.pdf

13 http://www.memi.gov.bn/SitePages/Wawasan%202035%20Energy.aspx

14 Energy White Paper from Brunei Energy Department, p.12 (http://www.des.gov.bn/SiteCollectionDocuments/Energy%20White%20Paper%202014(1).pdf)

15 http://www.hengyi.com/news/html/?858.html

16 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588129/c8541596/content.html

17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bx.html

18 http://documents.worldbank.org/curated/en/333871509609352681/pdf/120837-WP-PUBLIC-DC18-BRN.pdf

19 http://sqwchinagroup.com/wp-content/uploads/Factsheet_BIC_2015_web-1.pdf

20 http://www.golden-corp.com/about.php

21 https://borneobulletin.com.bn/solution-better-waste-management/



(三)馬爾代夫

一帶一路之馬爾代夫22 

「渡假天堂」馬爾代夫以陽光與海灘為世人熟悉,但諷刺的是,這個印度洋小國政局其實一直不穩,管理也從來沒有良善過,近年更捲入中印兩大國的地緣政治角力,導致投資環境反覆,這些改變,又和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息息相關。馬爾代夫面積只有不到三百平方公里,綜合國力也甚弱,要全盤否定「一帶一路」並不可能,但假如向中國「一邊倒」,則要隨時面對印度直接出兵的威脅(確有印度政客如此叫囂),中間如何平衡,可謂費煞思量。

印度「自古以來」視馬爾代夫為後院,近代支持獨裁者加堯姆(Maumoon Abdul Gaymoon)掌權三十年,直到 2008 年,馬爾代夫進行首次民主選舉,加堯姆才落敗,但印度的影響力依然不受影響。直到總統亞明(Abdulla Yameen Abdul Gayoom)2013 年上台,他雖然是加堯姆之弟,卻因為民主進程倒退、貪污、打壓異己等醜聞不斷,和印度逐漸交惡,並開門見山以中國為靠山,希望通過大興土木,拉攏人心,但最終還是在剛過去 2018 年 9 月的選舉落敗。代表反對派的新總統薩利赫(Ibrahim Mohamed Solih)獲勝後,揚言重新審視所有前朝和中國簽訂的「一帶一路」協議23,就像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國一樣,可能讓一切推倒重來。究竟中國如何回應,已成為這個小國能否保持穩定的關鍵。

印度洋小國的大型基建 

中國近年大舉投資馬爾代夫,確實已觸動印度神經。根據前總統納希德的說法,目前馬爾代夫的借貸,中國佔了八成,都是用來大興土木,假如這小國未能還債,未來很可能會淪為中國「亞殖民地」。這類觀點,在「一帶一路」國家的反對派當中十分盛行,但放在馬爾代夫這小國身上,效果似乎更容易驗證,因為中國一個普通城市的基建規模也比它大,北京只要稍作表示,就足以壟斷那兒的全國基建。 

馬爾代夫是由一大堆微型珊瑚島組成,島與島之間的連接有限,例如機場島與居民島(Maafushi)之間就沒有直接交通,往來兩島要先經過首都馬累,十分費時失事。中資在馬爾代夫的旗艦項目,首推當地首座跨海大橋:連接機場與首都馬累島的「中馬友誼大橋」,此前馬爾代夫居民要到首都,唯一途徑就是小型接駁艇。大橋在今年關鍵選舉前正式啟用,本應大受歡迎,但依然挽救不了阿明的選情24,可見當地的深層次矛盾,並非經濟項目所能單方面解決。

馬爾代夫最主要的對外連接交通樞紐──易卜拉欣.納西爾機場的升級計劃,本來是由印度出資,但在亞明任內,卻輾轉以八億美元的代價,落在中國手中,這是印度外交難以接受的敗績。此外,中國亦有秉持「一帶一路」劇本,投資馬爾代夫其他具戰略意義的港口,例如在南部的戈杜島,居民已經撤離、築路工程亦已展開,雖說是基建項目,但一直有傳聞是中國的疑似軍事基地。也許這是反對派、「外國勢力」散播的謠言,但北京確應有所顧忌,以免太多瓜田李下。假如中資在親華總統下台後,依然願意繼續協助馬爾代夫改善國內交通,興建中型碼頭停泊渡輪,提供渡輪、水上飛機等多元化工具,而真的「不設預設前提」,理應得到更多支持。

小國寡民的人口未來

馬爾化夫人口增長率雖然相對不高,但由於國家經濟高度集中在首都馬累,已經遇上嚴峻「土地問題」,這個面積不足兩平方公里的小島,居然足足住了十萬人,島上基建與空間的消化力早已達上限,未來只能填海造地。這方面經驗豐富的中國提供相關技術,應該水到渠成。但說到底,對馬爾代夫這樣的小國,通過借貸、集資的方式大興土木,很難符合成本效益,中資應根據國情順勢而行,儘量減少鄰國疑慮,和其他國家共同開發這類小國,可能更實際。目前不少國家都在投資馬爾代夫建造業,例如馬來西亞就出資為財政部興建辦公大樓、醫院,中國企業不妨與之合作,向馬方提供水泥一類建築原材料,這也是達到地緣政治目的的另一途徑。又如沙特除了在馬爾代夫購島嶼作度假之用,也出資在當地興建清真寺,現時中國已經與沙特在馬爾代夫有合作項目,可見類似的跨國合作發展方針,似乎正在落實,比中國獨資的「一帶一路」其他範例和諧。 

農業對馬爾代夫經濟的直接貢獻雖然有限,但政府意識到它也是提升國民收入的途徑,因此定期開放土地招標,容許外資購買土地作農業用途,並列明禁止經此途徑投得的土地發展旅遊業,以減低對單一經濟體對依賴。馬爾代夫的主要農產品是玉米和椰子,在目前的中美貿易戰當中,說不定也有角色:玉米是美國最主要的農作物之一,中國也是龐大的玉米進口國,假如中國協助馬爾代夫提高農作物、特別是玉米產量,作為回應貿易戰的手段,倒也是機遇所在。

近年馬爾代夫的人口增長速度正在下降,預計到了 2050 年,六十歲或以上的人會成為佔百分比最大的年齡25,屆時醫療與護理相關的產業,大有需求。在本地社區,馬爾代夫的健康環境並不理想,曾向世衛通報疑似寨卡案件,很需要發達國家協助維持健康水平,否則任何疫情爆發,旅遊業就大受影響。目前已有不少國家看準機會,例如巴基斯坦提供了五百萬美元予設置醫學實驗室、購買儀器等,日本亦捐出價值二百五十萬美元的儀器,中國也曾派醫生前往馬爾代夫為白內障患者進行手術。雖然以馬爾代夫的國家規模,談不上甚麼「人口紅利」對國際經濟的影響,但哪個國家能確立這醫療市場的領頭地位,卻是爭取人心之路。

由於馬爾代夫自身人口有限,對外勞的依賴甚高,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等,都是主要外勞來源地,在可見將來,外勞比例恐怕會繼續上升。外勞除了協助低端工作,也承擔了高端職位,因為當地實在沒有足夠人才。目前馬爾代夫有意發展高科技行業,例如打造佔地九萬公頃的胡魯馬利智識園(Hulhumale Knowledge Park)26,以吸引科技、人力資源公司進駐,但要是沒有海外專才進駐,營運能力實在成疑。理論上,馬爾代夫的國民識字率接近 100%,在2016 年花上 4%的 GDP 於教育範疇,人口應該高度具備競爭力,但世界銀行依然認為其教育質素「急需改善」,反映官方數字背後不無水份,各國如能直接投資培訓當地人才,才是王道。雖然中國有提供獎學金讓國內學生前往馬爾代夫留學,但與留學印度的方便、適應程度的容易相比,畢竟不可同日而語,這方面的空間,看來也有不少。

成也旅遊業,敗也旅遊業

旅遊業作為馬爾代夫的經濟支柱,其實只有數十年歷史。初期政府根本不願意開放旅遊業,以免影響伊斯蘭社會秩序, 終想到設計「隔離式旅遊業」,把「吸納外匯」和「開放本土社區」兩事脫鉤,才算找到中間落墨的支點。馬爾代夫旅遊業近年積極開拓中國市場,現在中國多個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都有往來馬爾代夫的直航航斑,令中國自 2010 年起,已成為當地第一大旅客來源地;2015 年,前往馬爾代夫中國旅客達 35 萬人次27,佔全部旅客高達三成。筆者遇到當地的服務業員工都說,從前還會自學意大利文或法文,招待歐洲遊客,而現在誰都要說幾句普通話;從前的高端客不少走回歐洲,現在來潛水、渡假的新貴,已屬於另一階層。問題是遊客在馬爾代夫消費,不一定能令當地人直接受惠,畢竟當地原產品不多,不少酒店、渡假村也是外資持有,政府徵稅後則貪污腐化,造成貧富懸殊,凡此種種,都是國民潛在的不滿所在,華人的形象也因此受一定影響。 

作為旅遊業聖地,環境議題主導了馬爾代夫的國家外交政策。溫室效應下,全球氣溫上升,連帶海水溫度亦有改變,結果海產的棲息環境越來越差,除了令馬爾代夫漁獲減少,連帶整個國家也有陸沉危機:假如情況持續,數十年後,馬爾代夫絕大部份島嶼都會被掩蓋。因此,馬爾代夫起碼在表面上很重視環保,例如立法規定興建度假村時,需要劃出七百米的鄰近範圍作保育之用,對珊瑚礁的保育亦頗積極,因此中國漁民在南海的捕魚活動,不時引起破壞珊瑚礁的爭議。馬爾代夫曾是最積極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國家之一,不但帶頭提出全國 100%使用新能源,也是第一個以可再生能源為總統府發電的國度28。不過近年馬爾代夫開始鑽探石油,全國有近九成半的供電產自化石燃料,生產過程並不環保,與初衷越走越遠,加上各大渡假村附近的「垃圾島」更是眾矢之的,大概是純靠環保的經濟增長並不容易。假如有外資能打破環保 vs 旅遊業的二元對立,絕對為當局樂見。 

馬爾代夫的另一隱憂,就是作為旅遊勝地,卻有先天存在的開放 Vs 保守二元對立,甚至有可能成為恐怖組織目標。馬爾代夫在 1968 年脫離英國獨立前,一度以蘇丹國為政體,居民主要是保守穆斯林,和外部的開放印象剛好相反。兩年前,馬爾代夫政府首次頒佈了應對恐怖主義的政策,主要針對機場與海港基建的安全,有認為這只是前總統亞明以反恐之名打壓國內反對派和媒體,但當地激進伊斯蘭運動日漸興起,並非完全空穴來風。去年馬爾代夫也捲入沙特牽頭的制裁卡塔爾風暴,雖然沒有多少直接持分,卻加入了沙特的保守遜尼派陣營搖旗吶喊,假如伊斯蘭勢力持續上升,可能總有一天影響到整個旅遊業的基礎。

既然馬爾代夫的生態、教派、政治、經濟危機並存,有興趣大舉投資的國家自然不多,中國人棄我取,也是別有懷抱。假如能在印度洋建立基地,足以抗衡「英屬印度洋地區」上的美軍,這才是戰略重點。否則單是為了投資也好、轉移國內產業結構問題也好,牢牢盯上馬爾代夫,未免無謂。


22 鳴謝研究助理 _Kelvin Chu。

23 http://www.asianews.it/news-en/Maldives-strangled-by-debts-from-deals-with-Beijing-46699.html

24 https://asia.nikkei.com/Spotlight/Belt-and-Road/Maldives-election-paves-way-for-China-deals-investigations

25 https://www.populationpyramid.net/maldives/2050/

26 http://www.frontagegroupmaldives.com/project-knowledge-park.html

27 http://statisticsmaldives.gov.mv/yearbook/2018/wp-content/uploads/sites/5/2018/03/10.1.pdf

28 https://solarheadofstate.org/maldives



(四)阿曼

一帶一路之阿曼29 

一帶一路從東到西,中東各國是必經之路,問題是不少沿途國家都政局不穩,周邊卻有不少被忽略的安全綠洲。筆者年前造訪的波斯灣國家阿曼蘇丹國,就是箇中典範。阿曼和卡塔爾、阿聯酋等國政體相近,但面積大得多,一度更是印度洋航海帝國,佔有東非桑給巴爾島等交通樞紐,歷史上的管治經驗豐富,貧富懸殊暫時也沒那麼嚴重。現任蘇丹卡布斯在 1970 年推翻父親繼位後,逐步開放國家,而又保能住王室政權,不但在區內兩大國沙特、伊朗之間建立調停者角色,也和英美等西方國家保持緊密關係,頗有大國思維,近年中國也成了阿曼的拉攏對象之一。如此高明的外交手腕,理應是外資的理想投資地。

談起中東產油國,廣為人注視的是沙特、伊朗,乃至小國科威特、卡塔爾,阿曼的天然資源蘊藏量雖然不能小覤,但並不如前者富有。目前阿曼的石油天然氣出口,佔政府收入逾七成,然而一如其他能源經濟體,過度依賴單一經濟,已造成負面影響:由於國際原油價格不斷下跌,阿曼的收入自然受到影響,更成了第一個在國際市場發放價值六百五十萬美元債券的發展中國家。阿曼天然氣還頗有潛力,藏量居全球 28 位30,但油田已過度開發,阿曼因此急於改變,遇上中國推出「一帶一路」,雙方一拍即合。

中國的機遇:由杜庫姆經濟特區開始

阿曼分散收入來源的旗艦項目,首先是位於首都以南的「杜庫姆經濟特區」(Duqm Special Economic Zone Authority),這也是現時中國資金在阿曼投資金額最高的項目,涉及千億美元工程。雖然阿曼的首選合作夥伴是伊朗,但伊朗沒有這麼大的財力,沙特則有意無意間不希望製造和自身的競爭,中國最終半爆冷地把項目拿下。在阿曼看來,首要目標是希望透過特區帶動就業,因為不同工種、特別是重工業,都能受惠於杜庫姆:中資主力發展甲醇工廠、汽車組裝等行業,而杜庫姆本來已有的基建,如煉油廠、乾船塢、港口等,也會藉此機會升級和現代化。由於阿曼特區和本國既得利益之間的張力有限,風險相對於沙特特區等大實驗,要來得較輕微。

關於中國在阿曼的佈局,財經雜誌《福布斯》對杜庫姆的地緣政治優勢特別重視:當地地理上一方面接近海上航線,另一方面與時有衝突的霍爾木茲海峽相隔一段距離,阿曼希望將杜庫姆打造成為中東貿易樞紐、生產中心,這對中國在區內的戰略需求,完全一致31。不過單是商業考慮,即使不談杜庫姆本身的潛能,也是充滿機遇,因為投資杜庫姆只是阿曼經濟發展大藍圖的一部分,不會是最後一個類似項目,而只是開端。由於阿曼領土大多是沙漠,而現時已將近九成可用良地城市化,人口過度集中的隱憂正逐步浮現,未來阿曼可能需要建設沙漠城市。只要中資在杜庫姆的經驗成功,就是開啟了一道潛力豐富的大門。

阿曼政府的另一計劃是發展物流業,目前有不少交通基建準備落實,計劃中的機場、港口、鐵路等,合共預計需要千億美金。阿曼本來將資金都投放在港口與機場,但後來阿曼所屬、沙特主導的區域組織海灣合作委員會(GCC)決定以陸路(特別是鐵路網)加強連接,阿曼也只好將資金調至鐵路建設、公路升級,以維繫整個區域樞紐32。這大概也是阿曼沒有參與沙特制裁卡塔爾的同時,作出的一些讓步。被抽調的資金,正好提供了機會予外資填補,也讓中國更能發揮基建大國的優勢。在 GCC 鐵路網的建設過程中,中國也大有角色,因為阿曼在 GCC鐵路網的參與,主要是 Dank – Sohar Port 和 Thumrait – Shuwaimiya – Duqm 兩個連接礦場到港口的鐵路段,技術要求比一般民用鐵路更高,這方面中國的經驗,不作他人想。

阿曼的國內人文優勢

在能源、基建以外,阿曼亦嘗試透過其他產業分散風險,例如旅遊業。由於阿曼政局穩定,宗教氣氛相對溫和,引導了本來打算到沙特、也門等鄰國的遊客,令其旅遊業充滿發展空間。2012 年,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被阿拉伯旅遊業部長聯席會議評為「阿拉伯旅遊業首都」,自此國際遊客越來越多,政府為大股東的阿曼航空公司近年積極拓展國際市場,設立來往倫敦、吉隆坡、雅加達等航線,又在 2016 年開通到中國的直航航班,接通從馬斯喀特到廣州33。此等發展,開始帶動酒店、地產等需求,加上阿曼現時有五個遺跡在 UNESCO 清單,包括巴赫萊要塞、新上榜的卡爾哈特古城等,未來有可能私有化自然景點、乃至人文古跡的管理和營運,這又是商機所在34

即使不談遊客消費,阿曼人本身的消費力亦不低,不少商品大有可為,例如香水。阿曼出產的香水在市場上有一定名聲,包括有國際知名的高檔品牌源自阿曼,不過其實中低檔的香水市場,可能更適合阿曼為目標。阿拉伯人視香水為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市場龐大,而且因為宗教原因,香水不能含有酒精,多以花香為主,令阿曼有了可發揮的空間。

在海灣國家當中,阿曼的教育水平相當不俗,國民享有十年的免費必修教育,識字率超過九成,英語也頗流通。今年阿曼積極令教育科技化,教育部並更與微軟在 2017 年簽訂協議,共同推動教育改革,希望培養普及的科技人才35。阿曼亦同步大力吸引外資投資研發科技,例如數月前,當局宣佈將設立基建投資基金,吸引外資投資醫學、公共衛生、區塊鏈等技術。當中的醫療技術,很可能首先應用在阿曼國際醫療城:一個包括多功能專業移植中心、高科技診斷中心、醫療休閒度假中心、高級住宿旅館、醫護學校等的園區36。中國不妨考慮與醫療休閒度假中心合作,引入針灸、藥膳、食療等傳統醫術,這完全符合阿曼此刻的定位。

在中國、印度等國開始盛行的電動車,也可能以阿曼為中東突破口。近年阿曼的傳統汽車市場連續數年萎縮,不過租車公司的數量卻持續增長,似乎市場都在觀望電動車的介入。發展電動車是阿曼發展新能源的措施之一,不少有利電動車的政策配套,很可能會隨之而來。2018 年初,Global EVRT 舉辦了一個跨越阿曼和阿聯酋的巡迴推廣團,旨在提高阿拉伯公眾對電動車的認識,也陸續增設充電站,似乎一切就緒37

隱藏的危機與隱憂 

然而阿曼的隱憂,也有不少。由於阿曼境內以沙漠為主,大大限制了農業發展,每年只能生產農業品約 150 萬噸,農業品如蔬菜、水果等極度依賴進口,一旦要尋找替代進口國,就涉及國際關係層面的博弈。現時阿曼的主要農產品來源地是歐盟、澳洲等,然而澳洲農作物收成近年大受氣候變化影響,替代國家的出現,已提上日程,這不啻是中國的機遇。加上鄰國也門被認為是世上第一個完全缺水的國家,阿曼亦多有警惕,引入水資源管理,例如及早規劃海水化淡,乃刻不容緩。

此外,阿曼的外勞政策,比卡塔爾、阿聯酋等海灣國家嚴謹,一直執行所謂「阿曼化」(Omanization)政策38,規定企業聘用員工時,必須有一定比率為本國人,以免像杜拜那樣完全依靠各種外勞。阿曼希望在 2020 年前,降低全國外勞比率至 15%,長期目標則希望國營企業的本地員工佔 95%、民營企業的本地員工佔 75%。對外資而言,這政策雖可避免「當地人未能受惠於外來投資」一類口實,但成本較高,和本地員工的交易成本亦難預計,這是不少企業到阿曼前都會三思的。而且阿曼畢竟是伊斯蘭國家,對部份行業有自己一套法規,例如金融業雖然是特許行業,但限制不少,以致外國銀行舉步為艱,國營銀行始終佔有主導優勢。

在中資角度來看,投資阿曼最難拿捏的風險評估,還是源自其外交政策。為了貫徹其中立、不結盟的外交政策,阿曼在吸引外資時,也刻意有不少平衡的元素。除了在沙特和伊朗之間、西方和東方之間平衡,在東方地緣範圍內,也會搞平衡,例如以越南牽制中資。越阿兩國現時的貿易,主要見於農業品如茶葉、糧食如大米胡椒等,兩國都有意加強經貿關係,越南的房地產、造船、能源等企業正蠢蠢欲動,準備進駐阿曼。至於阿曼的平衡外交會否遇到障礙,也是未知之數,畢竟卡塔爾也希望搞平衡,但就是因為和伊朗過份緊密,招來沙特、阿聯酋、巴林的集體杯葛。前車可鑑,阿曼會否成為野心勃勃的沙特新王儲下一個開刀對象,亦不是全無可能。加上旁邊的也門正身陷慘烈內戰,淪為大國代理人戰爭的戰場,阿曼即使未受鄰國戰火波及,也面對潛在的難民危機。其實阿曼在冷戰中期也打過內戰,敗退一方的後台老闆還是沙特,可見「外國勢力」干預阿曼發展,絕非不可能。

最後,阿曼目前國內情況的確以穩定著稱,年前中東、北非各國爆發「阿拉伯之春」風潮,不少「萬年領袖」都被推翻下台,但阿曼蘇丹雖然在位數十年,民眾卻普遍支持,令阿曼居於阿拉伯所謂「擲鞋指數」(政權風險指數)之榜末。然而,究竟這樣的穩定是結構性的,還是人為性的,卻殊難定論。一般相信,目前老蘇丹民望甚高,是阿曼得以保持穩定的最大公因數,筆者在阿曼期間,就不時聽到關於這位蘇丹的親民故事。然而阿曼其實也是一個絕對君主國,法治、人權、民主等發展水平都並不高,很多問題只是被掩蓋了,一旦經濟出現危機,或發生像卡塔爾制裁那種外部壓力,特別是現任蘇丹一旦駕崩,屆時情況如何,就不好想像了。


29 鳴謝研究助理 _Kelvin Chu。

30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mu.html  

31 https://www.forbes.com/sites/wadeshepard/2017/09/08/why-china-is-building-a-new-city-out-in-the-desert-ofoman/#2e7e20ae6b2f

32 https://oxfordbusinessgroup.com/news/oman%E2%80%99s-rail-project-track

33 https://www.businessdestinations.com/move/oman-air-undergoes-ambitious-fleet-and-network-expansion-programme/

34 https://whc.unesco.org/en/statesparties/om

35 https://timesofoman.com/article/107862

36 https://oxfordbusinessgroup.com/overview/opening-foreign-expertise-and-investment-flow-government-worksexpand-coverage

37 https://timesofoman.com/article/126543

38 https://www.mei.edu/publications/omanization-policy-and-international-migration-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