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
是次調查主要分為兩個題目,第一題為香港學生整體的國民身份表現如何?國民身份認同與香港身份認同、出世地、社經地位及公民活動習慣的關係。
一、 絕大部份中學生具香港身份認同,超過三成不同意「一國兩制」及《基本法》能保障香港未來發展
絕大部分受訪者同意公民責任的敍述。而最多學生傾向同意「我願意為香港出一分力」(91%);第二是「我關注香港的議題及時事新聞」(90%);第三為「我有責任為香港締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89%);第四是「香港應該為其他地區作出貢獻,並負上責任」(85%);第五為「香港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城市」(80%)及「在歷史、政經、民生等層面而言,我了解香港」(80%),最低為「一國兩制及基本法能保障香港未來發展」,只有六成多人同意(66%)。這七項中,大部分受訪者皆對五條或以上的問題傾向同意(86%),反映本港公民教育取得廣而深回應。
二、 四成學生未能由認同香港身份延伸去認同中國身份
是次研究用了七項因素去了解受訪學生對國家的關懷與認同程度,不足六成學生會同意其中五項或以上。最多學生傾向同意「中國應該為其他地區作出貢獻,並負上責任」(89%);其次為「我欣賞中華文化與傳統的藝術」(79%);第三是「我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的議題及時事新聞」(69%);第四為「我的生活大大受到中華文化及傳統思想影響」(63%);第五是「在歷史、政經、民生等層面而言,我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61%);第六為「我有責任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58%)及最低為「我願意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出一分力」,只有五成半人同意(55%)。
三、 香港身份與中國身份無矛盾,越認同香港身份越多人認同中國身份
數據發現,香港身份認同與中國身份認同顯著有關,而且越有香港身份認同的學生,越對中國身份更認同。較認同中國身份的學生,有絕大部份認同香港身份(95%),只有個別不認同香港身份(5%)。反之,較認同香港身份的學生,有超過六成較認同中國身份(64%),近四成不認同中國身份(36%)。再者,越認同香港身份,比例上越多人認同中國身份。
四、 存有國民身份危機的學生大部份無參與政治活動
報告將香港身份認同比中國身份認同顯著地高的學生歸類為國民身份危機學生。存有國民身份危機學生並不是特別熱衷政治的中學生。統計上,這些學生與學生相似,近七成(67%-69%)從來沒有參與平反六四集會或內地賑災活動、關心選舉事務、以遊行或更激進的方式向政府表達自己意見等。
五、 存有國民身份危機的學生較少返內地交流
統計發現,就有國民身份危機的學生一般較少返內地、較少內地朋友、較少能在內地交流時,與當地人融洽相處。有超過三成存有國民身份危機學生從來沒有返內地,高於整體。然而,這類存有國民身份危機的學生與社會經濟地位無顯著關係。他們較多為香港出生,但亦有近一成半(14%)該類學生香港出世。
六、 非香港出世的學生較在港出世的學生同意「一國兩制」及《基本法》能保障香港未來發展
數據發現,是否香港出世對認同與是否認同香港的公民素養並無明顯關連,除了兩項。較多非香港出世的學生,不同意自己「在歷史、政經、民生等層面而言,我了解香港」,及同意「一國兩制及基本法能保障香港未來發展」。
七、 非香港出世的學生更具中國國民身份認同
數據發現,是否香港出世對認同與是否認同中國的公民素養甚有明顯關連。除了「中國應該為其他地區作出貢獻,並負上責任」外,其它的因素非香港出世學生比香港出世學生更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