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

香港傑出中學生價值發展與核心素養調查 (2015 /16學年)

出版
香港政策研究所
教育
2016-01-12

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中心   學友社潛能發展中心   合辦

研究概要 

為了解香港基礎教育成果,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中心、學友社潛能發展中心合辦「香港傑出中學生價值發展核心素養調查(2015/16學年)」,於2015年11月上旬向224名參加學友社「傑出中學生領袖選舉」參選人,即由所屬中學推薦的傑出中學生,作一詳細問卷調查,全調查共146題,了解學生價值發展與核心素養。調查結果按學校資助方式(官立、津貼、直接資助、私立及其他)作加權。基於進位原因,百份比總和未必等如100%。 

「傑出中學生領袖」是教師及學生公認的模範生,也算是教育中較理想成果。是次研究主要了解以下幾個問題:  

1. 要成為傑出中學生,要有什麼學習經歷? 

2. 香港傑出中學生核心素養如何? 

3. 香港傑出中學生對未來規劃有什麼打算? 

4. 香港傑出中學生的價值發展與公民意識是甚麼? 


1. 要成為傑出中學生,要有什麼學習經歷? 

調查發現,受訪香港傑出中學生普遍(69%)每天花4小時或以下在校外温習或做功課。絕大部份受訪學生在最近三年參與義工、社會服務活動(96%)、參與競技及比賽(96%),而大部份受訪學生亦有參與校內、校外選舉活動(88%)。過半受訪學生在近三年有任何形式補習(64%)、參與非學校主辦的音樂、舞蹈或其他藝術學習活動(63%),也有近半(40%)受訪中學生學習中、英,或普通話以外語言。大部份受訪學生有參與社團或學會擔任領導(80%)或幹事(72%)。絕大部份(91%)的學生亦參與過關心弱勢社群的公益活動。香港傑出中學生有相當廣闊的外遊經歷,由國內至歐美都有受訪者踏足,普遍受訪者(72%)每年最少去一次外遊。 


2. 香港傑出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如何? 

「自我認知」、「自我精進」、「解難」與「溝通」這四項核心素養,香港傑出中學生均表現出色。受訪香港傑出中學生對自己學術能力非常有自信,加上教師推薦,相信學生所言非虛,但他們反映自己在資訊及通訊科技能力、體育水平表現較遜。絕大部份受訪學生(91%)能掌握到自己的長處、強項及優勢,而大部份學生(84%)也掌握到自己的短處、弱項及劣勢,受訪者都表示他們有發揮自己的長處,學習彌補自己的短處。對於自我認知,絕大部份受訪學生反應正面。 

受訪的香港傑出中學生對自己解難能力滿有信心,尤其是善用資源的方面。雖然在報告前段,受訪者有相當理想的語文能力,但他們認為自己掌握傳統溝通,比多媒體溝通更強。絕大部份受訪香港傑出中學生認為自己是一個尊重別人、善用聆聽、懂得反思的人。他們身邊的朋友有來自不同的社會經濟背景與不同的宗教背景。 


3. 香港傑出中學生對未來規劃有什麼打算? 

絕大部份受訪的香港傑出中學生(98%)都有為自己未來作規劃,尤其在進修與職業志向方向。最受歡迎的首幾個職業志向為專業人士、非政府組織的成功人士、及創業商家與政府高級公務員。當中,專業人士可以算是大部份香港傑出中學生(80%)的第一志向。最不受歡迎的職業志向為工業家、政治領袖、政黨/民意領袖、藝術家。大部份受訪者都希望往外闖,不抗拒移民的比例也過半(60%)。 


4. 香港傑出中學生的價值發展與公民意識是甚麼? 

絕大部份受訪的香港傑出中學生基於道德及價值準則去處事,堅持相信的價值,了解自己行為的後果與其他人的影晌。大部份受訪者也曾反思及適當調整自己的理念。公民意識方面,受訪的香港傑出中學生經常留意香港、國內及國際新聞,也常常與家人或朋友,討論新聞時事,社會發展。大部份香港傑出中學生相信《基本法》保障香港安定與發展(79%),亦相信「一國兩制」對香港發展有利(76%),認為香港不是中國的普通城市(86%)。絕大部份香港傑出中學生以「香港人」為第一身份,並對此身份感到驕傲,又喜歡在香港生活,了解香港歷史,文物及古蹟。他們也認同自己一個中國人(77%)。 


查詢: 

是次研究由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中心、學友社潛能發展中心合辦,研究員為香港政策研究所的馮智政。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3920 0603 或電郵至 jackyfung@hkpri.org.hk


作者

馮智政先生
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