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何建宗:問責制–半熟的蛋糕?

出版
香港政策研究所
一國兩制 政治
2016-04-29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日前指出,問責團隊有共同理念很重要,期望下屆有意參選特首能先組班,讓公眾了解;但她也慨歎香港政治人才不足,要做到並不容易。

香港的「政治委任制度」(又稱「問責制」)於2002年實施,過去主要由公務員擔任的司局長職位改為政治任命,任期與行政長官相同。問責制的設計原意,是讓行政長官更有效地實施其施政理念,而官員更能回應市民的需要,並為決策承擔政治責任。2008年,政治委任制度進一步擴大,加入副局長和局長政治助理兩層,類似西方的「問責團隊」逐步形成。

然而,香港的政治制度特殊,導致問責團隊難以有「共同理念」。西方的政治制度以議會制和總統制為主流。英國的議會制是國會多數黨組織內閣執政,內閣成員彼此之間有很強的共同理念和團隊精神,不會像林鄭月娥所言,部分官員要上任後才認識。美國的總統制傾向起用大量專家、學者和政客擔任高層職位,大量不同政治立場、不同議題的智庫也輸送人才,發揮「旋轉門」的作用。兩個制度的共同點,是具備成熟的政黨政治。

香港是一個特別行政區,司局長要由特首提名,中央任命。因此嚴格來說,官員問責的對象並不只是市民。回歸前的「政務官年代」沒有民主選舉,但政務官是共事幾十年的同事,無論是理念、工作和思維方式都異常接近。香港現在像一個半熟的蛋糕:我們有民選的立法會和大量政黨和民間團體監察政府施政,也有類似西方社會的問責制,但政治人才,尤其有管治經驗的異常缺乏。

因此,有管治經驗的公務員成為問責班子的重要來源。過去三屆來自公務員系統的司局級官員佔總數四成至六成不等,可謂「香港特色」的問責制。副局長方面,除少數來自公務員系統外,大部分的專業性較強,例如發展、環境、創新科技、食物衛生、財經事務及庫務、保安局等等。憑著專業知識,他們較容易得到公務員和持分者認同。與其他地方有別,來自政黨的問責官員數目反而甚少。他們進入政府後向政黨推銷政策和拉票時又似乎沒有明顯優勢。由於政黨成員進入政府會導致人才流失,政黨對此也越來越有保留。

蛋糕已經焗了一半,要走回頭路是不可能。香港的問責制要面對的問題還有很多,包括問責官員的組合、副局長和政治助理的角色、問責團隊與公務員的關係、官員的支援和培訓等等。在面對普選這個大趨勢之下,制度設計的更新可謂刻不容緩。